『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啊,香兰,你可终于来了,我想你想的胃都痛了!”看到走进教室里的人,张巧巧夸张的叫着。
“想我?我看你是想我手里的包子吧。”赵香兰把一袋还冒着热气的包子递给她,看她三两口就吃了一个,忍不住取笑。
“都一样,都一样。”张巧巧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的说。
“香兰,你家的包子真好吃。”其他几袋包子也被她的学们分别拿走,一时间,教室里全是包子的香气。
如今,赵香兰已经成功考上了高中。
理所当然的,“桂香”包子铺也跟着她,开到了高中门口。
经过了两年多的发展,因为味道好,用料足,价格还实惠,“桂香”包子铺在这一片也算是小有名气。
初中门口的那一家依然生意火爆,新开的店也是客似云来。
赵香兰还跟苏长悦开玩笑说,将来她要是考不上大学,就回来继承家业。
苏长悦白了她一眼,说,就算将来考上了大学,还是得回来继承家业,争取开个连锁店,努力把“桂香”包子铺开遍全省乃至全国。
赵香兰当时就笑了——妈妈是在开玩笑,但听了这句话,她真的非常心动啊!
有了奋斗目标的赵香兰,学习起来更加刻苦了。
…………
“桂花,又回来看你爹娘了?还是你孝顺,你大哥都两三个月没来过了。”刚走到胡同口,一个出来扔垃圾的大娘就特热络的对苏长悦说。
原主的爹娘都还在世,该尽的赡养义务,苏长悦还是不会漏下的。
至于赵家那两位老人,苏长悦不打算管,毕竟,已经离婚的前儿媳妇可没有赡养公公婆婆的义务。
赵香兰要是想去探望爷爷奶奶,苏长悦也不会阻止。
但她自己是不会去的。
离婚的事情闹出来之后,以赵家贵当时那折腾的劲儿,赵家人很是丢了一次脸。
离婚前,他们还来劝过苏长悦,让苏长悦给赵家贵说说软话,把人哄回来。
苏长悦当时满脸为难——别人都劝不动,她就能劝得动了?
等赵家贵执意离婚、又跟着人南下之后,赵家人可能也是觉得脸上不好看,并没有再度联系过苏长悦和赵香兰。
这样就挺好的,苏长悦很满意。
原主父母这边,从开始卖包子赚钱的时候开始,苏长悦差不多每个月过来一趟。
买点肉买点菜,临走的时候再给原主爹娘留下些零花钱——不多,也就够老两口吃饭的。
说起来,魏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原主的父亲倒是正常退休了,可她母亲的工作后来给了她大嫂,如今她大哥大嫂双双下岗,家里的收入锐减不说,她还有两个侄子一个侄女,也都成家立业拖家带口,日子过的也紧巴巴的。
苏长悦的包子生意做的不错,她大嫂就曾厚着脸皮去问她,能不能也像她一样,做点小生意?
她大嫂虽然也眼热包子铺,但却没想着掺和进去,而是想让她帮忙指点指点,想个办法。
她大嫂还说了,她不怕苦,也不怕丢面子,只要能赚钱养家,怎么都行。
苏长悦借了一千块钱给她当起步资金,又教会了她做水煎包——水煎包这东西,现做现煎才更好吃,苏长悦嫌麻烦,没做。
她大嫂得了方子,感激得不得了,拉着她大哥就出摊去了。
摊子生意好,赚钱不少,她就把儿子媳妇也给拉进来了。
面子?肚子都填不饱了还管什么面子!
如今,她们一家人已经在家附近的学校门口和夜市里头分别支起了两个小摊,每天进项也不少。
原主大哥夫妻俩忙着挣钱,每天起早贪黑的出摊,来的次数自然就少了些,但也没有像邻居大娘说的那样,三两个月不来。
只是他们一般都会在夜市散了才过来,时间挺晚,没什么人遇见过罢了。
说来也巧的很,这大娘话音未落,就有人在不远处接口了:“哎哟,张婶子,我上周回来的时候你不还是想问我咋做水煎包么?怎得我这就两三个月没来过了?”
原主的大哥和大嫂正好骑着自行车拐进胡同,就听见有人在背后蛐蛐他们。
张大娘有点尴尬,但不多:“我又没说你,我说的是大强。”
原主大哥就叫魏强。
“我家老魏要收拾摊子,回来的比我晚了一会儿。咋滴,你这一张嘴,就给我们老魏扣个不孝顺的名头?你咋不说说,你儿子多久没回来了呢?”原主大嫂可不是好欺负的。
张大娘这下子是真的挂不住脸了,她板着脸:“我儿子孝顺着呢!他去南方做生意了!路远,哪能那么快回来……”
说着,她赶紧回家了。
“桂花,你咋又拿这许多东西来,爹娘这里,有我和你大哥照应着呢。”对着张大娘的背影翻了个白眼,回头看向苏长悦的时候,她大嫂笑的别提多亲热了,赶着上来把她手里的东西都接过去,“累不?赶紧进屋歇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