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鹅的三国 > 第620章 后续影响

我的书架

第620章 后续影响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邺城,漳水北岸的北邺城已改成了赵王宫城。

即便取得王号,袁尚对内强化统治的道路也不甚顺利。

冀州大姓陆续向辽东派遣子弟,这种事情他根本无法阻止……就连袁家也派人去辽东行商。

步入九月以来,天气转凉,这种迁徙势头才停下。

偏殿里,袁尚翻阅近期的公文,耐着性子分析明年的形势变化。

从关中对河湟再次用兵的消息传来后,袁尚也是松了一口气。

如他这样松一口气的人,比比皆是。

自黑熊出世以来,无岁不战,秋冬两季杀人盈野,难以统计。

为了避免触怒、惹来关中的攻击,自张燕举黑山、上党之地依附关中后,袁尚也将河内方向的人手撤了回来。

河内原本两家共治,但这里距离邺城十分近。

袁尚也是没办法,他不退河内的兵,甘宁一定会想办法滋生矛盾,扩大事端。

甘宁这个人忍耐了太久,不在荆州爆发,就在河洛之地爆发,再要么就会对河北开刀。

战争一起,就不是他或者黑熊能控制的了。

索性从河内退兵,将邺城西南面的缺口暴露给关中;就跟把肚皮暴露给黑熊一样,本身就是一种明显的避战、表示无害的态度。

他的避战策略十分有效,甘宁没能找到茬子,只能去河湟方面宣泄火气。

今年大概就这样结束了,明年呢?

明年的辽东方面,刘备吃掉东夷列国前,对外是没有威慑力的。

明年关中会朝谁开刀?

还有齐王曹操,明年有没有可能一举吃掉徐州?
原本东南朝廷还要扩大琅琊国、彭城国与鲁国,奈何这三个王室都不想冒险,拒绝了东南朝廷的设想。

总不能存在三个刘氏藩王的情况下,强推臧霸为王,去统合徐州抗衡曹操。

与三个刘氏藩王一样,臧霸也不愿意受封王号。

接受王号,称王建制固然能壮大声势,但也将失去周旋余地,再无退路。

关中、辽东、齐地,都有对外扩张的方向和行动力。

而自己被夹在中间,虽说与兖豫二州相连,可这二州与自己一样,都已经失去了行动力,需要数年时间休养,才能具备对外行动的能力与勇气。

尤其是兖豫二州,勇气消磨一空,元气大伤,稍有不利的迹象,兖豫二州就会缩回去。

可现在最大的变数出现了,太子刘静出逃荆州。

袁尚放下密报,神情不悲不喜,只感觉荒唐。

刘静连帝位都可以放弃,自己吃了那么大一个亏,丢了平原,换取的赵王爵位似乎更亏?
“大王,相国来了。”

一名新阉割不久才上任的宫人在殿门处开口,袁尚起身出迎,在走廊处对着审配拱手:“相国。”

“大王礼重了。”

审配立在原地长拜,袁尚赶紧给随审配而来的侍中李孚摆手,李孚当即上前搀扶审配。

审配甩袖推开李孚,站直身子对袁尚说:“大王是河北之主,岂可一战而丧气?”

“孤受教了。”

袁尚敛容,转身就回偏殿,端坐主位后,殿门处宫人才高唱:“宣丞相、及侍中李孚进殿~!”

审配这才迈步越过门槛儿,引着李孚入内,李孚则端着一盘公文呈送到袁尚案前。
很快审配落座,就说:“太子出奔,必有内情。”

“孤也是如此推论,江东将要生乱。”

袁尚伸手拿一份公文随意阅览,哪怕江东不乱,随着刘静出奔,也将引爆一场动乱。

不管是皇帝刘馥借机清洗,还是刘馥彻底被软禁夺权,都是不小的冲突。

刘馥出身宗室,是沛国四姓之一,本身贤名广泛传播,是典型的名士,动荡之际他当天子继承汉统,也是一种最优解。

可即便是刘馥这样的贤明名士、干吏继承帝位,可深层次的矛盾还是无法化解。

这种矛盾渊源比较长,大致可以追溯到王莽篡汉,是一种民间舆论的诉求体现,那就是让贤明之士来治国。

昔年的大贤良师张角,本身就有社会各方面的诉求因素在,才用了‘大贤良师’这个称号。

这个诉求体现在官吏、士人群体,最终目的就是贤良名士、大儒们治国……圣天子不问世事,一切交给清正、率直的名士们来执政,那自然国安民乐,上下丰足。

而现在刘馥这个满足各种要求,合法性远超王莽的新天子,也遭遇了这种权力争夺的漩涡。

也可能是前线战事失利,关中太过于恐怖,才让江东各方面阵脚大乱,失了方寸。

以至于惊走刘静,弄的所有人灰头土脸,很不体面。

刘静出走后,夺权胜败已经不重要,笼罩在东南朝廷的那股凝聚力此刻已经散了。

大姓们连刘馥这样贤明仁德的天子都容不下,这样低劣的品性,等这伙人夺权执政后,岂不是与李傕郭汜类似?

更长远的来说,东南爆发内乱,相当于否定名士执政这一美好设想的路线。

自然也会波及到河北,影响河北的稳定度。

当广大的寒门士人不再认你这一套时,又怎么可能甘心为你卖命?

袁尚越是思索,越觉得各方势力,不过尔尔。

他自身于内部分裂的漩涡中继位,隐忍相持,黎阳一战大破曹军;虽说去年失利于参合陂,但国内大姓、豪强势力就此衰败,兵权归于统一;又以联姻手段稳住了东南的曹操,还获得了朝廷敕封的王爵。

怎么看,他都觉得自己做的不算差了。

可东南朝廷那边,闹出了太子出奔敌国这种荒唐事,他是颇感无语,实在是无法形容此刻的心情,以及东南那帮虫豸。

心烦意乱放下手中公文,袁尚就说:“相国,朝廷生变,曹孟德绝非静观之辈。以相国来看,我赵国该如何是好?”

审配比之去年更瘦,拱手:“大王,臣等遵奉朝廷,皆赖天子贤德。如若天子蒙尘,赵国自当迎奉太子;若太子不肯就国,也当讨伐乱臣,不可与之为伍。”

拿到刘静,起码遵奉东南朝廷的兖豫二州,甚至徐州方面,都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紧接着审配就说:“如若贼臣猖獗胆敢以下犯上,行许都旧事。臣以为当遣使关中、辽东,进可同商国事,退也能游说两家,使我赵国免去后顾之忧,起兵讨贼。”

“至于齐国,若想有所作为,大王正好借机讨回平原一郡。”

如果刘馥真的被弑杀,刘备这里肯定不会阻止他们起兵讨伐,关中那里本就与刘馥有较好的私交,大概率也会默许他们起兵南下。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曹操,曹操肯定也要起兵讨伐。

这种时候,就能想办法将平原郡讨回来。

否则赵国不配合,齐军就别想倾力南下。

借东南动乱,讨回平原,重新构建针对齐国方面的防线;并与关中、辽东重建对话渠道,这可比民间商贸重要的多。

(本章完)
sitemap